董小姐 | 一切都会留下痕迹
忘了是第多少次,有朋友来问我,董小姐,能不能帮我调查一个人?
能啊。看见调查二字,我的眼前好像忽然亮起一盏灯。记忆里的名侦探柯南东野圭吾福尔摩斯宫部美雪他们,都闹哄哄挤到眼前来了。
做这一行,有一部分工作内容,就是搞情报工作。比如,一件突发新闻来了,脑中会下意识反射几个问号:为什么这样?有什么内幕?哪些不足与外人道?
但其实,这并不是什么职业必需,完全是因为小时候看探案类作品太多,中毒太深。
高举媒体人的突破能力大旗,写出别人不知道的内容,有一些独家作品,尽可能挖出事实本身的更深一层,你的思考判断才可能不建立在流沙上。在我看来,这是一件特别过瘾也值得相信的事,无他,童年阅读经验发挥作用而已。
也许是因为过去写过的企业内幕报道数量不算少,渐渐的,朋友们一旦发现有调查谁的需要,都会来问我。
在一勺言写专栏以来,这种询问就更多 48 30668 48 14940 0 0 2104 0 0:00:14 0:00:07 0:00:07 2890 48 30668 48 14940 0 0 1844 0 0:00:16 0:00:08 0:00:08 2891。
慢慢的,我从中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却也无法理解的行业现象。
老实说,入行以来,无法理解的事真是太多了。就像自带冷眼旁观属性,常常在锣鼓喧天的行业场景里看到荒诞,也看到热忱。
比如,有一次,我没有得到媒体人应有的尊重,采访内容被冒犯。在发泄了不满之后,我怒不可遏的去看了李安的专访,希望能够得到这位儒雅大师的提点。很巧的,李安说,年纪越大他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,那就是,当你想要发火的时候,你要记住,每个人都尽力了。
我仔细想了想刚刚经历的震怒与别人的道歉,他人的失误可以理解,但我还是无法轻易原谅这种对职业底线的践踏。就好像你珍视的花瓶被旁人无心打碎,打碎的原由是对方以为这并不重要,你的愤怒不是因为你希望对方做任何无济于事的补救,你只是纯粹的愤怒。
愤怒使人清醒,愤怒本身也有力量,和他人无关。
好了,说回那些让我去打听的诸多请求,逐渐发现的无法理喻的现象。想必对于久久泡在房地产行业的人,有些已经见怪不怪。
有一些TOP5房地产企业的从业者,来问过我,他们已经或即将接触到的一位“来路不明”的人,双方往往即将展开合作,但问者还有顾虑,不知能否信任对方。他们告诉我对方的华丽履历,以及投资过往,大多都是不明觉厉的形象塑造。
“真的如此吗?董小姐,能否帮我们鉴别一下。”面对这类疑惑,我的好奇心也被勾起来。
如果是一个粉饰自己的职业经历,标榜行业地位的人,且还带着明确的利益诉求。这样的人太需要好好被打听一番了。
一轮打听下来,结果却往往惊人的相似。所有的调查都会指向,有些人总爱夸大其辞,而有一些用招摇撞骗来形容也不为过。
也许,如果是完全不会引起怀疑的合作对象,也不会有人特地来向我打听了吧。
“地产的水太深,忽悠的人很多,尤其是现在周遭环境乱的时候。有披马甲的人,也算正常了。”一位地产从业多年的前辈对我说。
所谓的正常,还是需要明眼分辨。有一次,我照例去帮忙打探对方的来路,有熟知的朋友特别紧张的告诉我,千万别上对方的当。朋友从开了一半的会议中退下来,给我打电话,告诉我曾经的受骗经历。
在房地产业,一些半途而废的合作也意味着大笔的资金打水漂,以及合作者的信用破产。一些人会捆绑着熟知的行业大佬作背书与营销,但最终一切证明都是虚妄。
“谈合作一定要睁大眼睛识人,不要被那些花言巧语骗了。”朋友义正言辞地说。
这其实只是一次私密的教训,但当听闻业内还有步后尘者,不免来善意提醒。朋友口中的对象在一地的房地产圈已经臭名远扬,如今,转战他方,重整旗鼓,路线惊人相似,如果不是热心提醒,难以料想结果会如何。
在这个合作越来越多的行业里,大家奔着共赢的目标去,最后却往往因为信息不对称,变成了一方套利,一方血本无归。这样的极端案例并不少。
而仅仅依靠百度来的新闻,与身边人的耳语,或许并不能真正让你看清合作对象。这个行业的人际场很大,但六人定理依然成立,为了对自己的投资决策负责,你应该尽可能多的了解对方。
也有人曾官司缠身,但对新的合作方宣称自己过去并无差错。有无差错,圈内大多数职业经理人有共识。这个共识会影响到接下来的生意走向。
这些听闻也让我越来越意识到,在任何一个职业圈子里,口碑都是重要的标签。人应当爱惜自己的羽毛。凭借什么走天下,是一身义胆,是花架子,还是真才实学。一切都会留下痕迹。
纯粹的帮忙也让人有成就感。写专栏以来,也有不少行业中人会来向我打听对同行的理解。
毕竟,以现有的接触经验来看,任何一位专业而涉猎面广的职业经理人,都不可能对每一家房企了若指掌。而媒体人的身份意味着,我可以从不同立场不同企业人士那里,了解到最鲜活的真实企业体验。有时拼凑这些感觉,升华一些问题,你会渐渐形成不一样的全局观。
而这些见解,也是能够和不同职业经理人平等沟通的重要砝码。甚至在他们想要跳槽的时候,给出一些真实的声音与判断。相应的,当我对行业还有许多知识盲点时,他们也能给我恰到好处的提点与启发。
现在,越来越多的职业经理人成为了一勺言的读者。他们挑剔而直接,会为了一篇文章来赞赏,也会来做有益的观点之争。他们会对我说,嗨,你写出了我们的痛点,有时也会说,有一个重要信息你遗漏了,这影响了你的判断。
我很看重这样的读者。身为房地产媒体人,我希望我的文章有行业价值,有用,而不是跌入新闻理论自身的狂欢里。尽管后者也有它的价值。
刚刚入行的时候,我与身边完全的圈外人,吐槽这个光怪陆离的圈子。毕竟,一个仅仅爱写字的人,很容易看到这个行业浮夸而不可理解的东西。
到今年,我开始明白这个被财富裹挟着的,号称中国经济命脉之一的行业,挤满了很多智识之士。他们有抱负,有思想深度,也有小心眼儿,有人情味儿。自然也少不了滥竽充数的庸人,他们总有一天会被淘汰。
一个行业是由许许多多这样的人构成的。只有半只脚踏进来的媒体人如我,始终是个行业局外人。但我喜欢这个身份,就像喜欢那些为一篇文章而生发的不同观点,为一个行业逻辑而引发的争论。
它们就像为你头脑中的固化思维加了一勺盐,刺激,而回味无穷。
董小姐
微信号Gerda0811
加好友请注明就职公司与职位
敬请理解
【一勺言の职场栏目】
职场故事、是非、争论、花边、八卦、隐喻与深度思考
不论是不吐不快的立场 还是振臂一呼的职场经
愿为你的趣味职场总结开辟树洞
扬名天下或隐姓埋名均可
来稿请寄457897671@qq.com
一经选用 千字千元
一勺言旗下公号